金匮要略
2017-11-09

中医药文化.jpg

伤寒杂病诊疗论 ,

方书世祖字仲景。

隽誉至今众人赞 ,

神奇疗效病勿叹。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 ,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叙述杂病诊治的专书 ,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 ,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 ,共25篇 ,载疾病60余种 ,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 ,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抢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作者简介

张机 ,字仲景 ,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人。约生于汉桓帝元嘉二年 ,即公元152年 ,卒于建安二十四年 ,即公元219年。自幼聪敏勤学 ,曾官至长沙太守。久慕名医之术 ,始从学于同郡名医张伯祖 ,尽得其传 ,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于公元205年左右完成了确立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系统的主要著作《伤寒杂病论》。


 

成书配景

东汉末年 ,战乱频仍 ,疫病盛行 ,殒命枕藉 ,张仲景的族人亦大都亡于伤寒之疾。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宗族素多 ,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 ,犹未十稔 ,其殒命者 ,三分有二 ,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 ,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金匮要略》即为《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的节略本。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共25篇 ,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属于总论性子 ,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都以举例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醒。第二至十七篇叙述内科病的证治。第十八篇叙述外科病的证治。第十九篇叙述趺蹶等5种未便归类病的证治。第二十至二十二篇专论妇产科病的证治。最后3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原著前22篇 ,计原文398条 ,若单以篇名而论 ,包括了60多种疾病。共载方剂262首(其中4首只列方名 ,未载药物) ,用药155味。在治疗手段方面 ,除使用药物外 ,还接纳了针灸和食物疗法 ,并重视临床照顾护士。在剂型方面 ,既有汤、丸、散、酒等内服药剂 ,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 ,约10余种。有的对煎药和服药要领以及药后反应都有详细的纪录。


 

影响评价

《金匮要略》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祝好朋侪家业兴旺财路广 ,老小平安福寿长!


金匮要略

中医药文化.jpg

伤寒杂病诊疗论 ,

方书世祖字仲景。

隽誉至今众人赞 ,

神奇疗效病勿叹。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 ,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叙述杂病诊治的专书 ,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 ,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 ,共25篇 ,载疾病60余种 ,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 ,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抢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作者简介

张机 ,字仲景 ,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人。约生于汉桓帝元嘉二年 ,即公元152年 ,卒于建安二十四年 ,即公元219年。自幼聪敏勤学 ,曾官至长沙太守。久慕名医之术 ,始从学于同郡名医张伯祖 ,尽得其传 ,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于公元205年左右完成了确立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系统的主要著作《伤寒杂病论》。


 

成书配景

东汉末年 ,战乱频仍 ,疫病盛行 ,殒命枕藉 ,张仲景的族人亦大都亡于伤寒之疾。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宗族素多 ,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 ,犹未十稔 ,其殒命者 ,三分有二 ,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 ,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金匮要略》即为《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的节略本。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共25篇 ,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属于总论性子 ,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都以举例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醒。第二至十七篇叙述内科病的证治。第十八篇叙述外科病的证治。第十九篇叙述趺蹶等5种未便归类病的证治。第二十至二十二篇专论妇产科病的证治。最后3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原著前22篇 ,计原文398条 ,若单以篇名而论 ,包括了60多种疾病。共载方剂262首(其中4首只列方名 ,未载药物) ,用药155味。在治疗手段方面 ,除使用药物外 ,还接纳了针灸和食物疗法 ,并重视临床照顾护士。在剂型方面 ,既有汤、丸、散、酒等内服药剂 ,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 ,约10余种。有的对煎药和服药要领以及药后反应都有详细的纪录。


 

影响评价

《金匮要略》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祝好朋侪家业兴旺财路广 ,老小平安福寿长!